400-780-1011 全国统一24小时咨询服务热线

南昌大学

南昌大学

211一流学科

联系方式:0791-83969340、0791-83969339(传真)

院校代码:10403

联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学府大道999号

首页 > 南昌大学 > 招生专业 > 列表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考研专业
专业名称:哲学[010100]
招生人数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马克思主义哲学
02(全日制)中国哲学
03(全日制)外国哲学
04(全日制)伦理学
05(全日制)宗教学
06(全日制)科学技术哲学
考试科目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2哲学原理
④919中外哲学史
【复试科目】
专业课笔试
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
02中国现代哲学
03现代西方哲学
04 伦理学原理
05宗教学原理
06科学技术史
同等学力加试
①中国哲学原著
②西方哲学原著
备注
专业名称:汉语国际教育[045300]
招生人数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
考试科目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354汉语基础
④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复试科目】
专业课笔试
汉语基础知识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同等学力加试
①汉语知识
②汉语国际教育知识
备注
专业名称:中国语言文学[050100]
招生人数
研究方向 一、文学类
01(全日制)文艺学
02(全日制)中国古典文献学
03(全日制)中国古代文学
04(全日制)中国现当代文学
05(全日制)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考试科目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716文学理论
④918文学通史
【复试科目】
专业课笔试
①美学(01方向)
②中国历代文学作品(02方向)
③中国历代文学作品(03方向)
④中国当代文学史
(04方向)
⑤外国文学史与文学原理(05方向)
同等学力加试
①汉语知识
②文学知识
备注
专业名称:文化研究[0501Z1]
招生人数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经史学
02(全日制)子学与文学
考试科目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52国学通论
④815国学经典阅读与理解
【复试科目】
专业课笔试
中华文化史
同等学力加试
①古代文化史知识
②古代学术史知识
备注
专业名称:中国史[060200]
招生人数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中国古代史
02(全日制)中国近现代史
03(全日制)专门史
04(全日制)历史文献学
考试科目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45中国通史及历史文选
④--无
【复试科目】
专业课笔试
史学概论
同等学力加试
①中国史学史
②中国经济史
备注
专业名称:档案学[120503]
招生人数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档案学理论与实践
02(全日制)档案文献编纂与利用
03(全日制)电子文件管理研究
04(全日制)档案信息化建设研究
考试科目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33档案学概论
④808档案文献编纂学
【复试科目】
专业课笔试
档案管理学
同等学力加试
①科技档案管理学
②文书学
备注
专业名称: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050108]
招生人数 5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比较文学研究02(全日制)欧美文学研究03(全日制)外国文学理论与批评04(全日制)东方文学研究
考试科目 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02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2德语 03③632文学原理 04④849外国文学
备注

是否可跨专业报考:是

是否要求学位:是

是否要求工作经验:是

其他要求:无

一般为二至三年

  1、概述: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是一个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领域。其宗旨在于以总体文学的研究为背景,以不同民族、不同文明背景的文学及文化现象为素材,通过沟通和对话,促进东西方异质文化之间文学的互识、互证与互补,探寻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相互交流、影响的轨迹,促进文学与哲学、人类学、心理学、艺术等其他知识领域的交叉与互渗。
  2、研究方向: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研究方向主要有:
  (01)比较诗学
  (02)中外文学比较
  (03)西方文学思潮与文论
  (04)英美文学
  (05)俄国文学
  (06)东方文学与文论
  (注:各大院校的研究方向有所不同,以四川大学为例)
  3、培养目标:
  要求毕业生具有系统、扎实的中、外文学知识,坚实的比较文学理论基础,严谨、科学、实事求是的学术作风,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毕业后应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教学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较强的文字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技能;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邻近学科的知识,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开拓性,成为高层次、高素质的专门人才。
  4、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35文学评论写作
  ④914中国文学(含中国古代、现当代文学)
  (注:各大院校的考试科目有所不同,以四川大学为例)

专业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050106]
招生人数 10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中国当代文学02(全日制)世界华文文学03(全日制)中国现代文学
考试科目 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02②201英语一 03③628中国当代文学史 04④853中国现代文学史
备注

是否可跨专业报考:是

是否要求学位:是

是否要求工作经验:是

其他要求:无

一般为二至三年

  1、学科简介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中国语言文学之下的一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源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它的发生和发展与近、现代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休戚相关。加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反思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在特殊的审美感受中受到启迪和鼓舞。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在中国文学的大背景下,以五四以来的文学为重点研究对象的学科,研究内容包括现代以来各个文学思潮和流派、作家群体、作家作品和文学风格的嬗变,以及从文体的角度包括诗歌、小说、戏剧、散文、影视等文学艺术样式的理论批评和研究等。我系该学科的特色在于:从新诗创作与批评的实际出发,注重对新诗的文本意识以及汉语诗性智慧研究;注重运用当代理论批评现当代小说、戏剧、影视等;重点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2、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专门人才。在政治上要求能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牢固确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思想。在专业方面具备本专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成果。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能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各招生单位研究方向和考试科目等不尽相同,在此以上海师范大学为例:
  3、研究方向
  01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02儿童文学研究
  03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
  04新诗研究
  05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
  06中国现当代文学流派研究
  4、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632中国现当代文学
  ④839写作A

专业名称:中国古代文学[050105]
招生人数 13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江西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02(全日制)中国古代诗文研究03(全日制)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研究
考试科目 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02②201英语一 03③626中国古代文学 04④875评论写作
备注

是否可跨专业报考:是

是否要求学位:是

是否要求工作经验:是

其他要求:无

一般为二至三年

  中国古代文学学科是以中国上古至近代文学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研究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各个时期各种文体的嬗变、发展;作家、作品、作家群体和文学流派;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等。

专业名称:中国古典文献学[050104]
招生人数 3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中国古典文献学史02(全日制)文史文献研究03(全日制)地方古籍整理与研究
考试科目 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02②201英语一 03③627中国文学史 04④868中国历代文学作品
备注

是否可跨专业报考:是

是否要求学位:是

是否要求工作经验:是

其他要求:无

一般为二至三年

  1、学科简介
  中国古典文献学以整理和研究中国古代典籍、弘扬传统文化为宗旨。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国古典文献学很“年轻”,仅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这个专业主要致力于中国古代典籍的研究与整理,如文学作品总集、历代作家别集的校点、笺注、辑佚、编著,作家、作品基本史料的整理研究,撰写作家传记、文学活动编年、作品系年以及写作本事、流派演变的记述与考证等。
  2、专业培养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较强的事业心、创新能力和献身精神,愿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层次、高素质的专门人才。
  (2)具有扎实的中国古典文献学理论基础和较高的理论素养,系统掌握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知识和专业特长,熟练掌握科学研究的思路、方法和研究文章的写作技巧。能够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机关、新闻单位、出版机构、图书馆、企业等部门独立地承担相关工作。
  (3)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应用。
  3、专业方向
  01.出土文献研究
  02.目录版本校勘学
  03.文史文献研究
  04.文献学理论研究
  05.中国学术史
  4、考试科目
  (1)101 思想政治理论
  (2)(多选一科目) 201-英语一 或 203-日语
  (3)617 中国文学史(含现当代)
  (4)813 综合考试(文)
  (注:各个学校专业方向考试科目有所不同,以上以山东大学为例)

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字学[050103]
招生人数 6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现代汉语语法与语言理论研究02(全日制)方言研究03(全日制)汉语史研究04(全日制)语言应用研究
考试科目 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02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03③618现代汉语(含语言学概论50分) 04④819古代汉语
备注

是否可跨专业报考:是

是否要求学位:是

是否要求工作经验:是

其他要求:无

一般为二至三年

  “汉语言文字学”是研究汉民族语言文字的历史、现状及其内在规律的一门学科。研究汉语发展的历史,它的起源,它的兴盛与发展,也就是研究汉民族和汉民族文化的起源、发展和未来。现代汉语建立于古代汉语的基础之上,又是当代中国人思维、交流和表达的主要工具,因此,对现代汉语的语音、语法、词汇、修辞的构成规律进行系统研究也是本学科的重要内容。

专业名称: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102]
招生人数 3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现代汉语语法与语言理论研究02(全日制)语言应用研究03(全日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04(全日制)方言研究
考试科目 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02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03③618现代汉语(含语言学概论50分) 04④819古代汉语
备注

是否可跨专业报考:是

是否要求学位:是

是否要求工作经验:是

其他要求:无

一般为二至三年

  (一)学科简介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是一个相对新兴的专业。除了语言学本体理论研究之外,更关注语言的应用研究。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主要研究语言在各个领域中实际应用的语言学分支。它着重解决现实当中的实际问题,一般不接触语言的历史状态,也不大介入一般理论上的争辩。可以说,它是鉴定各种理论的实验场。
  (二)培养目标
  1、具有坚实的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语言文字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
  2、了解本学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3、具有严谨、求实的学风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能胜任语言规划、语言研究、高校教学等工作;
  5、熟练运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络进行科研工作;
  6、能够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文化工作;
  7、能够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应用。
  (三)研究方向
  各招生单位研究方向和考试科目不同,在此以北京语言大学为例:
  01理论语言学
  02社会语言学与语言应用
  03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04语言测试
  05对外汉语教学
  06语言地理学
  07语言信息处理
  08计算语言学
  09语料库语言学
  10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
  (四)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15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
  ④817 语言学概论

专业名称:文艺学[050101]
招生人数 6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文艺理论与批评实践02(全日制)美学理论与当代审美文化03(全日制)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04(全日制)西方文学理论批评
考试科目 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02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03③616文学理论 04④836评论写作
备注

是否可跨专业报考:是

是否要求学位:是

是否要求工作经验:是

其他要求:无

一般为二至三年

  “文艺学”的研究对象为文艺批评及其理论和实践活动。在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的指导下,文艺学研究提倡运用跨学科的多元研究方法,概括并阐释文学艺术的本质及其创作、欣赏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并以某种理论形态或形式,对历史的、现实的各种文学艺术现象进行分析和阐释,挖掘出其中所蕴涵的一般性的理论意义和价值。

专业名称:科学技术哲学[010108]
招生人数 3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科技哲学基础理论与创新研究02(全日制)区域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03(全日制)科技哲学与科技管理研究04(全日制)科技与文化研究
考试科目 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02②201英语一 03③622哲学原理 04④831科学技术史
备注

是否可跨专业报考:是

是否要求学位:是

是否要求工作经验:是

其他要求:无

一般为二至三年

  1、学科简介
  科学技术是哲学之下的一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它从总体上研究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根本性规律,也是科学技术与哲学的综合性学科,它还结合实际探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本学科的主要内容包括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观等。
  2、培养目标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风;
  2)系统的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并能结合实际加以运用;
  3)毕业后能够从事科学技术哲学的教学研究工作,或能够从事科学技术管理、科技政策研究、科技文献编辑出版的工作。
  各招生单位研究方向和考试科目等不尽相同,在此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
  3、研究方向
  01科学技术哲学
  02科学、技术与社会
  03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
  04科学与宗教
  05科学思想史与科学社会史
  4、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711马克思主义哲学 ④906科学史

专业名称:宗教学[010107]
招生人数 3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宗教学理论研究02(全日制)中国宗教研究03(全日制)外国宗教研究04(全日制)宗教哲学研究
考试科目 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02②201英语一 03③622哲学原理 04④874宗教学原理
备注

是否可跨专业报考:是

是否要求学位:是

是否要求工作经验:是

其他要求:无

一般为二至三年

  一、专业解析:
  (一)学科简介
  宗教学是属于哲学的二级学科,是认识宗教现象的本质,揭示宗教产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宗教学所研究的对象是作为社会现象的宗教。宗教与哲学、道德、法律、政治、文学、艺术一样,是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每一种社会现象,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各个部门都应该而且可能成为人类认识和科学研究的对象,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独立的、自成体系的各种哲学社会科学学科。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比较扎实的宗教学专业基本理论和较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及较强的科研和社会实践能力,能够满足国家战略决策、社会公共服务和专业科研需要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研究方向
  01宗教学理论
  02佛教
  03道教
  04基督教
  05宗教与文化
  06宗教艺术
  (各个招生单位研究方向略有不同,以上以南京大学为例)
  (四)考试科目
  方向1—5: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611哲学综合
  ④916宗教学概论(含宗教与文化)
  方向6: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611哲学综合
  ④917宗教艺术
  (各个招生单位考试科目略有不同,以上以南京大学为例)
  (五)相近学科
  与此专业相关的学科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社会学,人类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专业名称:伦理学[010105]
招生人数 3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道德哲学02(全日制)中国伦理学史03(全日制)西方伦理学史04(全日制)应用伦理学
考试科目 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02②201英语一 03③622哲学原理 04④833伦理学原理
备注

是否可跨专业报考:是

是否要求学位:是

是否要求工作经验:是

其他要求:无

一般为二至三年

  1、研究方向
  目前,各大院校与伦理学专业相关的研究方向都略有不同的侧重点。以湖南师范大学为例,该专业研究方向主要有:01伦理学原理02中国伦理思想史03西方伦理思想史04应用伦理学等。
  2、培养目标
  通过研究生期间的学习,能够掌握伦理学的基本理论,了解中外伦理思想史上主要流派的观点,形成研究伦理学问题的学术功底;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观点,分析和研究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问题;具有较强的对青年和社会有关成员进行道德教育的能力,实施学校德育管理、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管理的能力。
  3、专业特色
  伦理学与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哲学是伦理学的理论基础,人们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对人们的道德实践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伦理学与美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教育学等学科也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4、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初试科目: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202俄语、203日语任选③702哲学综合(马哲原理60%,中西哲学史常识各20%)④806伦理学原理
  复试科目:
  中国哲学史
  同等学历加试科目:
  ①经济学原理②政治学原理
  (注:以湖南师范大学为例,各院校在考试科目中有所不同)
  5、课程设置
  以上海师范大学为例,伦理学专业主要必修课程有:
  (1)学位公共课:第一外国语、计算机应用
  (2)学位基础课:伦理学原理研究、西方伦理思想史、中国伦理思想史、伦理学名著选读
  (3)学位专业课:当代应用伦理学研究、中西人生哲学比较研究、专业外语、专题讲座等

专业名称:外国哲学[010103]
招生人数 3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古希腊罗马哲学02(全日制)西方哲学史03(全日制)德国古典哲学04(全日制)现代西方哲学
考试科目 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02②201英语一 03③622哲学原理 04④858西方哲学史【复试科目】
备注

是否可跨专业报考:是

是否要求学位:是

是否要求工作经验:是

其他要求:无

一般为二至三年

  一、专业解析:
  (一)学科简介
  西方哲学是研究西方从古代至当代哲学思想发展变化及其社会影响的专门学科。西方哲学大约经历了古希腊罗马哲学、中世纪哲学和近代哲学三个时期。
  古希腊罗马哲学分为三个阶段:公元前7至前6世纪,这个阶段的哲学被称为自然哲学。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的重点由研究自然转移到了研究人。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进入系统化阶段。5~10世纪是中世纪哲学的早期,这段时期哲学研究的重点是关于普遍与个别的关系问题。西方近代哲学经历了三个阶段15~17世纪初重点研究是人和自然。17世纪初至18世纪末哲学的注意力集中在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的关系方面。从18世纪末的康德哲学起,哲学史上称之为’德国古典哲学’。
  (二)培养目标
  要求掌握西方哲学的基本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具备利用外语文献进行专业研究的初步能力,了解本专业的学术研究动态,基本上可以独立开展西方哲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学位论文应当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研究深度和较高的学术水准。
  (三)研究方向
  01外国哲学史
  02现代西方科学哲学
  03现代西方人文主义哲学
  04现代西方政治法律与管理哲学
  05近现代德国哲学
  06当代美国哲学
  (各个招生单位研究方向略有不同,以上以南京大学为例)
  (四)考试科目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一或264德语或265法语
  ③611哲学综合
  ④913现代西方哲学
  (各个招生单位考试科目略有不同,以上以南京大学为例)
  (五)相近学科
  与此专业相关的学科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法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专业名称:中国哲学[010102]
招生人数 3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中国哲学史02(全日制)宋明理学与江右哲学03(全日制)中国近现代哲学04(全日制)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
考试科目 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02②201英语一 03③622哲学原理 04④870中国哲学史
备注

是否可跨专业报考:是

是否要求学位:是

是否要求工作经验:是

其他要求:无

一般为二至三年

  1、研究方向
  目前,各大院校与中国哲学专业相关的研究方向都略有不同的侧重点。以武汉大学为例,该专业研究方向主要有:01 先秦哲学02 秦汉哲学03 宋代哲学04 明清哲学05 二十世纪中国哲学06 儒家哲学07 道家哲学08 中国传统哲学、文化与现代化09 中国哲学与日本文化。
  2、培养目标
  本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必须具有扎实的哲学专业基础,具有中国哲学方面的系统知识,具有很好的国学功底,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阅读和辨析中、西哲学史料、并能通过中西对比分析,掌握中国哲学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3、专业特色
  中国传统哲学与伦理学联系密切,本体论、认识论同道德论相互渗透,具有浓厚的伦理色彩
  4、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初试科目: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11法语或212德语
  ③哲学基础
  ④中国哲学史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西方哲学史②中国古代哲学
  (注:以武汉大学为例,各院校在考试科目中有所不同)
  5、课程设置
  以上海师范大学为例,中国哲学专业主要必修课程有:
  (1)学位公共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自然辩证法、第一外国语、计算机应用
  (2)学位基础课: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中国哲学原著选读、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哲学专题研究、中国思维形态、儒学发展史、中国宗教史 、中国美学史、专业外语、专题讲座
  6、同属一级学科下的相近学科
  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等。

专业名称:马克思主义哲学[010101]
招生人数 3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02(全日制)马克思主义哲学史03(全日制)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04(全日制)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
考试科目 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02②201英语一 03③622哲学原理 04④835马克思主义哲
备注

是否可跨专业报考:是

是否要求学位:是

是否要求工作经验:是

其他要求:无

一般为二至三年

  1、学科简介
  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是哲学的二级学科,主要研究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要求研究生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原理、原著以及哲学其他二级学科的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和基本方法,培养其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既具有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修养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1.在政治上,应自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能够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终生信仰,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在业务上,要具有比较宽厚、扎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对中外哲学发展史和当今中外哲学的前沿问题比较熟悉,并有一定的独立见解。
  3.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把主要精力和兴奋点放在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研究上,具有较强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写出有一定水平的论文或调查报告。
  4.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5.具有健康的体魄,成为能够胜任本领域教学研究工作和党政管理、新闻宣传等方面的专门人才。
  3、专业方向
  01政治哲学
  02发展哲学
  03社会哲学
  04实践哲学
  05历史哲学
  06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史
  07西方马克思主义
  4、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45德语或201英语一
  (3)608西方哲学史或609中国哲学史公共试题
  (4)812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
  (注:各个学校的专业目录、参考书目有所不同,以上以中山大学为例)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考研分数线
招生年份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政治/科目一 外语/科目二 科目三 科目四 总分
2020 010100 哲学 42 42 63 63 300
2011 045300 汉语国际教育 38 38 57 57
2012 045300 汉语国际教育 40 40 60 60
2013 045300 汉语国际教育 40 40 60 60
2013 045300 汉语国际教育 40 40 60 60
2014 045300 汉语国际教育 42 42 63 63
2015 045300 汉语国际教育 44 44 66 66
2016 045300 汉语国际教育 45 45 68 68
2018 045300 汉语国际教育 44 44 66 66
2019 045300 汉语国际教育 44 44 66 66
2020 045300 汉语国际教育 46 46 69 69 331
2015 045300 汉语国际教育 44 44 66 66
2020 050100 中国语言文学 52 52 78 78 355
2018 0501Z1 文化研究 55 55 83 83
2019 0501Z1 文化研究 51 51 77 77
2020 0501Z1 文化研究 52 52 78 78 355
2011 060200 中国史 38 38 114
2012 060200 中国史 38 38 114
2013 060200 中国史 40 40 120
2013 060200 中国史 40 40 120
2014 060200 中国史 42 42 126
2015 060200 中国史 42 42 126
2015 060200 中国史 42 42 126
2016 060200 中国史 44 44 132
2018 060200 中国史 43 43 129
2019 060200 中国史 44 44 132
2020 060200 中国史 44 44 132 324
2011 120503 档案学 53 53 80 80
2012 120503 档案学 50 50 75 75
2013 120503 档案学 51 51 77 77
2013 120503 档案学 51 51 77 77
2014 120503 档案学 48 48 72 72
2015 120503 档案学 46 46 69 69
2015 120503 档案学 46 46 69 69
2016 120503 档案学 45 45 68 68
2018 120503 档案学 44 44 66 66
2019 120503 档案学 49 49 74 74
2020 120503 档案学 49 49 74 74 345
2011 0501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53 53 80 80
2012 0501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52 52 78 78
2013 0501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54 54 81 81
2013 0501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54 54 81 81
2014 0501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55 55 83 83
2015 0501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52 52 78 78
2015 0501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52 52 78 78
2016 0501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53 53 80 80
2018 0501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55 55 83 83
2019 0501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51 51 77 77
2011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53 53 80 80
2012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52 52 78 78
2013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54 54 81 81
2013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54 54 81 81
2015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52 52 78 78
2015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52 52 78 78
2016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53 53 80 80
2018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55 55 83 83
2019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51 51 77 77
2014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55 55 83 83
2011 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 53 53 80 80
2012 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 52 52 78 78
2013 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 54 54 81 81
2013 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 54 54 81 81
2014 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 55 55 83 83
2015 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 52 52 78 78
2015 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 52 52 78 78
2018 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 55 55 83 83
2019 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 51 51 77 77
2016 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 53 53 80 80
2011 050104 中国古典文献学 53 53 80 80
2012 050104 中国古典文献学 52 52 78 78
2013 050104 中国古典文献学 54 54 81 81
2013 050104 中国古典文献学 54 54 81 81
2014 050104 中国古典文献学 55 55 83 83
2015 050104 中国古典文献学 52 52 78 78
2016 050104 中国古典文献学 53 53 80 80
2018 050104 中国古典文献学 55 55 83 83
2019 050104 中国古典文献学 51 51 77 77
2015 050104 中国古典文献学 52 52 78 78
2011 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 53 53 80 80
2012 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 52 52 78 78
2013 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 54 54 81 81
2014 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 55 55 83 83
2015 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 52 52 78 78
2015 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 52 52 78 78
2016 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 53 53 80 80
2018 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 55 55 83 83
2019 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 51 51 77 77
2013 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 54 54 81 81
2011 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53 53 80 80
2013 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54 54 81 81
2015 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52 52 78 78
2015 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52 52 78 78
2016 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53 53 80 80
2018 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55 55 83 83
2019 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51 51 77 77
2014 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55 55 83 83
2013 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54 54 81 81
2012 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52 52 78 78
2011 050101 文艺学 53 53 80 80
2012 050101 文艺学 52 52 78 78
2013 050101 文艺学 54 54 81 81
2013 050101 文艺学 54 54 81 81
2014 050101 文艺学 55 55 83 83
2015 050101 文艺学 52 52 78 78
2015 050101 文艺学 52 52 78 78
2016 050101 文艺学 53 53 80 80
2018 050101 文艺学 55 55 83 83
2019 050101 文艺学 51 51 77 77
2011 010108 科学技术哲学 38 38 57 57
2012 010108 科学技术哲学 38 38 57 57
2013 010108 科学技术哲学 38 38 57 57
2014 010108 科学技术哲学 40 40 60 60
2015 010108 科学技术哲学 37 37 56 56
2015 010108 科学技术哲学 37 37 56 56
2016 010108 科学技术哲学 36 36 54 54
2018 010108 科学技术哲学 39 39 59 59
2019 010108 科学技术哲学 43 43 62 62
2013 010108 科学技术哲学 38 38 57 57
2011 010107 宗教学 38 38 57 57
2012 010107 宗教学 38 38 57 57
2013 010107 宗教学 38 38 57 57
2013 010107 宗教学 38 38 57 57
2014 010107 宗教学 40 40 60 60
2015 010107 宗教学 37 37 56 56
2015 010107 宗教学 37 37 56 56
2016 010107 宗教学 36 36 54 54
2018 010107 宗教学 39 39 59 59
2019 010107 宗教学 43 43 62 62
2011 010105 伦理学 38 38 57 57
2012 010105 伦理学 38 38 57 57
2013 010105 伦理学 38 38 57 57
2013 010105 伦理学 38 38 57 57
2014 010105 伦理学 40 40 60 60
2015 010105 伦理学 37 37 56 56
2016 010105 伦理学 36 36 54 54
2018 010105 伦理学 39 39 59 59
2019 010105 伦理学 43 43 62 62
2015 010105 伦理学 37 37 56 56
2011 010103 外国哲学 38 38 57 57
2012 010103 外国哲学 38 38 57 57
2013 010103 外国哲学 38 38 57 57
2014 010103 外国哲学 40 40 60 60
2015 010103 外国哲学 37 37 56 56
2015 010103 外国哲学 37 37 56 56
2018 010103 外国哲学 39 39 59 59
2019 010103 外国哲学 43 43 62 62
2013 010103 外国哲学 38 38 57 57
2016 010103 外国哲学 36 36 54 54
2011 010102 中国哲学 38 38 57 57
2012 010102 中国哲学 38 38 57 57
2013 010102 中国哲学 38 38 57 57
2013 010102 中国哲学 38 38 57 57
2014 010102 中国哲学 40 40 60 60
2015 010102 中国哲学 37 37 56 56
2015 010102 中国哲学 37 37 56 56
2016 010102 中国哲学 36 36 54 54
2018 010102 中国哲学 39 39 59 59
2019 010102 中国哲学 43 43 62 62
2011 010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 38 38 57 57
2012 010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 38 38 57 57
2013 010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 38 38 57 57
2013 010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 38 38 57 57
2014 010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 40 40 60 60
2015 010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 37 37 56 56
2015 010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 37 37 56 56
2016 010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 36 36 54 54
2018 010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 39 39 59 59
2019 010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 43 43 62 62
关于我们
  • 关于我们
  • 产品&服务
    找院校 找专业 去提问 复试信息
    帮助中心
    • 考研营小程序

      考研营小程序

    • 考研营手机站

      考研营手机站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 研课网

      研课网

    商务合作 咨询电话:400-780-1011 在线客服 友情链接:2375219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