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780-1011 全国统一24小时咨询服务热线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11一流学科

联系方式:025-4892487

院校代码:10287

联系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御道街29号

首页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招生专业 > 列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考研专业
专业名称:化学[070300]
招生人数
研究方向 01 合成有机化学(全日制)
02 金属有机化学(全日制)
03 绿色合成与催化(全日制)
04 有机功能材料(全日制)
05 电化学(含化学电源、电沉积、腐蚀电化学、电催化等)(全日制)
06 催化化学(含催化新材料、环境催化、绿色催化等)(全日制)
07 计算化学(全日制)
08 表面与界面物理化学(全日制)
09 功能高分子(全日制)
10 高分子合成、结构与性能(全日制)
11 高分子复合材料(全日制)
12 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的制备(全日制)
13 碳基材料化学(全日制)
14 无机光电功能材料(全日制)
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626 有机化学 或 630 物理化学
④813 无机化学
复试科目:562 综合化学
备注
专业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00]
招生人数
研究方向 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
0805Z1 核技术与材料工程
01 核技术在材料学中的应用(全日制)
02 核工程材料及其安全评估(全日制)
03 材料辐照效应及应用(全日制)
04 核应用新材料(全日制)
05 抗辐照新材料(全日制)
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
01 先进结构材料 (全日制)
02 先进功能材料(全日制)
03 计算材料学 (全日制)
04 表面与界面工程(全日制)
05 增材制造及3D打印技术(全日制)
06 焊接工艺及装备(全日制)
07 塑性加工工艺及装备 (全日制)
08 复合材料成形工艺及装备(全日制)
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2 数学二
④818 材料科学基础 或 830 金属材料学
复试科目:561 材料工程基础
备注
专业名称:核科学与技术[082700]
招生人数
研究方向 01 核分析、核探测技术及仪器(全日制)
02 材料辐照效应与核应用材料(全日制)
03 辐射生物效应与放射诊疗技术(全日制)
04 空间辐射物理与核技术应用(全日制)
05 核能安全与放射性废物处置(全日制)
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68 电离辐射探测学 或 876 核辐射剂量学
复试科目:563 核技术应用综合
备注
专业名称:材料与化工[085600]
招生人数
研究方向 01 航空航天金属材料(全日制)
02 高分子与复合材料(全日制)
03 功能材料(全日制)
04 材料的成形与表面工程(全日制)
05 材料的连接与增材制造(全日制)
06 材料与加工过程的建模仿真(全日制)
07 电化学工程(全日制)
08 精细化学品合成工艺(全日制)
09 特种功能涂层(全日制)
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2 数学二
④813 无机化学 或 818 材料科学基础 或 830 金属材料学
备注
专业名称:能源动力[085800]
招生人数
研究方向 01 核能科学与工程(全日制)
02 核技术及应用(全日制)
03 医学物理与工程(全日制)
04 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全日制)
05 核应用新材料(全日制)
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2 数学二
④868 电离辐射探测学 或 876 核辐射剂量学
备注
专业名称:能源动力[085800]
招生人数
研究方向 FF非全(研究方向不区分)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68电离辐射探测学
或876核辐射剂量学
备注 本学院共招非全生10人
专业名称:空间材料与加工[0805Z1]
招生人数 1
研究方向 (01)核技术在材料学中的应用(02)核工程材料及其安全评估(03)材料辐照效应及应用(04)核应用新材料(05)抗辐照新材料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18)材料科学基础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30)金属材料学
备注
专业名称:材料与化工[085600]
招生人数
研究方向 FF非全(研究方向不区分)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13无机化学
或818材料科学基础
或830金属材料学
备注 本学院共招非全生10人
专业名称: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082704]
招生人数 101学院学术
研究方向 01辐射评价与防护技术(全日制)02辐射环境监测技术(全日制)03放射性废物处置技术(全日制)04核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全日制)05空间辐射安全与防护(全日制)
考试科目 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02②201英语一 03③301数学一 04④811普通物理或868电离辐射探测学或876核辐射剂量学
备注

是否可跨专业报考:是

是否要求学位:是

是否要求工作经验:是

其他要求:无

2019年我校计划招收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约1500名;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约900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700名。

  1、学科简介
  “辐射防护与环境科学保护”是我校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核科学与技术”下设的二级学科专业,本专业具有“核科学与技术”的工学硕士与博士学位,及“核能与核技术工程”的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依托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安徽省精确放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实验室,开展中子物理与核安全、辐射防护与环保、精确放疗物理与技术等专业方向的科学研究与研究生教育。
  2、研究方向:
  (1)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及评价
  (2)气体净化技术
  (3)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技术
  3、培养目标:
  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保障核行业及核科学与技术在生命、环境、安全等相关领域应用提供高素质科研、设计和管理的专门人才。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能够适应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专业各个方向发展的基本需要;同时应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知识,较高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4、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2)201英语一(3)301数学一(4)812物理化学(注:方向1、2、3、4初试科目812物理化学中含结构化学)
  主干学科:核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

专业名称:核技术及应用[082703]
招生人数 101学院学术
研究方向 01核分析技术及应用(全日制)02材料辐照效应及应用(全日制)03辐射生物效应及应用(全日制)04先进放疗技术及应用(全日制)05空间辐射物理及应用(全日制)06核探测技术与核仪器(全日制)
考试科目 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02②201英语一 03③301数学一 04④811普通物理或868电离辐射探测学或876核辐射剂量学
备注

是否可跨专业报考:是

是否要求学位:是

是否要求工作经验:是

其他要求:无

2019年我校计划招收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约1500名;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约900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700名。

  核技术及应用隶属于“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带电粒子加速、辐射产生机理、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辐射探测方法和辐射信息处理等。
  1、研究方向
  目前,各大院校与核技术及应用专业相关的研究方向都略有不同的侧重点。以北京大学为例,本学科研究方向主要有:
  01.粒子加速器的新原理与新技术
  02.离子束物理与应用
  03.医学物理和影像工程
  04.辐射防护与环境物理
  2、培养目标
  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从事核技术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技术开发工作的能力,在本学科的某一方面有较好的研究成果或实用的开发成果。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和国防核科技工业发展需要的,能在核技术及相关专业领域从事研究、设计、生产、应用和管理等的专门人才。
  3、专业特色
  本专业学生应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电工、电子和计算机技术基础,掌握有关专业知识,同时应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知识。课程体系的建设要以能力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观念为指导,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原则,以适应现代核科技发展、国家工业和国防建设对核技术专业人才的需要。
  4、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初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301数学(一)
  4、808电磁场 、811电子技术
  本专业考试科目④中电磁场、电子技术任选一门。
  (注:以北京大学为例,各院校在考试科目中有所不同)
  5、相关学科
  与核技术及应用学科相关的二级学科有:核能科学与工程、核燃料循环与材料、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等。
  6、课程设置
  以北京大学为例,其相关必修课程设置有: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外国语、粒子加速器、粒子束与物质相互作用、核探测与成像、核技术前沿讲座、微机在核科学中的应用、带电粒子束光学、加速器电磁场计算原理、等离子体物理及离子源、射频技术及其应用、核分析方法与技术、离子束应用导论、团簇物理及应用、表面分析方法与技术等。

专业名称:核能科学与工程[082701]
招生人数 101学院学术
研究方向 01反应堆物理分析(全日制)02反应堆热工水力(全日制)03核事故评价与应急决策(全日制)04核工程材料及其安全评估(全日制)05核能转换与储存技术(全日制
考试科目 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02②201英语一 03③301数学一 04④811普通物理或868电离辐射探测学或876核辐射剂量学
备注

是否可跨专业报考:是

是否要求学位:是

是否要求工作经验:是

其他要求:无

2019年我校计划招收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约1500名;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约900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700名。

  1、学科简介
  核能科学与工程学科是由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及工程科学组成的综合性很强的尖端学科,是国家发展核能事业和国防核工业的基础,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大力发展核能技术,形成核电系统技术自主开发能力”是2006-2020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能源发展的思路之一。大力发展核能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中重要的政策目标,不但可以将化石燃料保留下来长期使用,还有利于保护环境和减少大量的燃料运输,是实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2、培养目标
  学位获得者应具有坚实深厚的核能科学方面的基础,深入了解国内外在核能科学领域中最新理论与方法,熟练掌握有关的专业知识,能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与本学科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具有独立的承担和组织科研工作的能力,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外语。
  3、研究方向
  01先进裂变堆设计
  02先进聚变堆设计
  03先进反应堆技术
  04数字仿真与可视化
  05 中子物理与核安全
  4、考试科目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5普通物理B或810热工基础或811机械设计或837电子学基础或860反应堆物理
  (注:以上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例)

专业名称:材料加工工程[080503]
招生人数 101学院学术
研究方向 01先进材料的特种加工和成形(全日制)02材料加工过程控制及自动化(全日制)03表面与界面工程(全日制)04材料加工与环境(全日制)05焊接及其数字化技术(全日制)06复合材料成形新方法(全日制)07复合材料成形自动化及装备(全日制)08快速成形技术(全日制)09材料塑性成形技术(全日制)
考试科目 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02②201英语一 03③302数学二 04④818材料科学基础或830金属材料学或861固体物理基础
备注

是否可跨专业报考:是

是否要求学位:是

是否要求工作经验:是

其他要求:无

2019年我校计划招收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约1500名;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约900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700名。

  1、学科简介
  材料加工工程硕士点属材料科学与工程之下的二级学科硕士点,材料加工工程学科是研究控制材料的外部形状和内部组织结构,以及将材料加工成为人类所需求的各种零部件的应用技术学科,它覆盖原金属塑性加工、铸造和焊接等专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材料加工工程学科的内涵已超出原有的范畴,与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机械、自动控制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
  2、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
  3、培养目标
  具有坚实的材料科学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在新材料的制备方面,了解当今世界先进的加工技术并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掌握1-2项先进的加工技术。在新材料的表征方面,了解和掌握材料表征技术,从而保证毕业硕士研究生既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又能从事新材料的设计和开发。
  4、培养方式
  培养方式主要包括全脱产、半脱产、不脱产三种方式(含联合培养、委托培养)。
  各招生单位研究方向和考试科目不同,在此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
  5、研究方向
  01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及功能化
  02高分子加工理论、技术与装备
  03产品包装设计与制造
  04材料冶金技术及应用
  (各个招生单位的研究方向有所不同,以上以湖南工业大学为例)
  6、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2 数学二
  ④816 高分子物理817 机械设计基础(选一)
  (各个招生单位的考试科目有所不同,以上以湖南工业大学为例)

专业名称:材料学[080502]
招生人数 101学院学术
研究方向 01新金属材料(全日制)02无机非金属材料(全日制)03高分子材料(全日制)04先进复合材料(全日制)05纳米材料(全日制)06功能材料(全日制)07计算材料学(全日制)
考试科目 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02②201英语一 03③302数学二 04④818材料科学基础或830金属材料学或861固体物理基础
备注

是否可跨专业报考:是

是否要求学位:是

是否要求工作经验:是

其他要求:无

2019年我校计划招收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约1500名;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约900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700名。

  材料学专业属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材料学是研究材料组成、结构、工艺、性质和使用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为材料设计、制造、工艺优化和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材料学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材料物理与化学和材料加工工程等学科的重要纽带。
  1、研究方向
  材料学的主要研究方向有:
  01无机非金属及其复合材料
  02金属及其复合材料
  03特殊功能材料
  04材料强韧化与性能评价(注:各大院校的研究方向略有不同,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
  2、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从事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性能以及相关应用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其培养目标是:
  应具有较高的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清楚地了解当今材料学领域的国际前沿研究和最新科研动态;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熟练掌握相关科研实验技能,尤其注重培养解决纳米材料应用中的技术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3、培养要求
  在材料学科上,要求学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了解材料科学的发展前沿;能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掌握计算机的运用;同时,能运用材料学科的知识与研究手段进行功能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表面修饰以及在生物医学应用研究,能在材料科学、纳米科学以及相关学科领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并能从事高等学校教学工作。
  4、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961材料工程基础
  (注:以上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各院校在考试科目中也有所不同)

专业名称:材料物理与化学[080501]
招生人数 101学院学术
研究方向 01薄膜物理与微结构(全日制)02功能材料物理(全日制)03隐身材料物理与化学(全日制)04固体材料反应动力学(全日制)
考试科目 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02②201英语一 03③302数学二 04④818材料科学基础或830金属材料学或861固体物理基础
备注

是否可跨专业报考:是

是否要求学位:是

是否要求工作经验:是

其他要求:无

2019年我校计划招收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约1500名;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约900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700名。

  (一)学科简介
  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是物理、化学和材料等构成的交叉学科,它综合了各学科的研究方法与特色。
  本学科是以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为基础,从分子、原子、电子等多层次上研究材料的物理、化学行为与规律,研究不同材料组成-结构-性能间的关系,设计、控制及制备具有特定性能的新材料与相关器件,致力于先进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是研究各种材料特别是各种先进材料、新材料的性能与各层次微观结构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为各种高新技术材料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的应用基础学科,是理工科结合的学科。
  (二)培养目标
  1、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材料合成技术、材料表征技术、材料应用技术等基本知识;
  2、学习有关纳米材料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方法,强调光电子技术基础和材料微结构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在先进光电功能材料方面受到全面良好的训练;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和材料物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材料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4、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5、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6、培养能胜任在科研单位、生产部门或高等院校从事有关方面的研究、科技开发、教学和管理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注:各招生单位研究方向和考试科目不同,在此以南京理工大学材料系为例)
  (三)研究方向
  (01)材料结构与相变
  (02)晶体生长及其控制
  (03)材料物性与表征
  (四)考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202)俄语
  (302)数学二
  (813)无机化学 /(814)分析化学/(845)普通物理(B)/(860)材料结构与相变/(863)有机化学
  (五)课程设置
  主要课程:高分子合成化学、高分子凝聚态物理、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与鉴定、高等有机化学、材料界面科学、固体化学导论、功能材料学、等离子体化学与技术、生物医用材料、薄膜技术、含能材料燃烧与催化、树脂基复合材料

专业名称:高分子化学与物理[070305]
招生人数 101学院学术
研究方向 01功能高分子(全日制)02高分子合成(全日制)03高分子结构与性能(全日制)04高分子复合材料(全日制)
考试科目 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02②201英语一 03③626有机化学或630物理化学 04④813无机化学
备注

是否可跨专业报考:是

是否要求学位:是

是否要求工作经验:是

其他要求:无

2019年我校计划招收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约1500名;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约900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700名。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是以高分子材料为基本研究对象的交叉学科,是高分子科学的基础。与化学的其它二级学科相比,它与现代物理学有着更加深刻的连带关系,其发展更加依赖于化学和物理学的进步同时也对这两大轴心科学的进步产生深刻影响。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研究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及化学、物理性质,设计、创制出高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和制品。近年来,工业发展对新材料的大量需求和现代科技尤其纳米科技的飞速进展,从两方面极大地推动了该研究领域的深入发展。具有高强度和耐高温、强辐射等恶劣环境条件的特种高分子材料,具有特殊光、电、磁性能以及高效率能量传递和转化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具有对化学和生物多种刺激发生智能反应的高分子材料,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医药高分子材料等不断涌现,为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研究提出了全新的课题和广阔的研究空间。

专业名称:物理化学[070304]
招生人数 101学院学术
研究方向 01电化学(含化学电源、电沉积、腐蚀电化学、电催化等)(全日制)02催化化学(含催化新材料、环境催化、绿色催化等)(全日制)03计算化学(全日制)04表面与界面物理化学(全日制)
考试科目 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02②201英语一 03③626有机化学或630物理化学 04④813无机化学
备注

是否可跨专业报考:是

是否要求学位:是

是否要求工作经验:是

其他要求:无

2019年我校计划招收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约1500名;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约900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700名。

  1、概述:
  物理化学是物理与化学间的交叉学科,是以物理的原理和实验技术为基础,研究化学体系的性质和行为,发现并建立化学体系中特殊规律的学科。
  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广为应用,不仅渗透到化学的各个分支学科,而且在材料、能源、环境、生命、信息等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各种谱学检测方法在空间分辨、时间分辨或能量分辨能力等方面的不断提高,物理化学学科呈现出由宏观到微观、由体相到表相、由静态到动态的飞跃发展,而表(界)面与介观体系的结构、物理化学性质及相关反应过程,分子反应动态学,非平衡态热力学和非线性动力学等则是当前物理化学最活跃的前沿研究领域。
  2、研究方向:
  01.功能材料物理化学
  02.纳米功能材料
  03.相平衡原理及应用
  04.纳米敏感材料
  05.工业电化学和电化学工程
  06.环境电化学
  07.生物和生物材料电化学
  08.谱学电化学
  09.纳米材料表面与界面化学
  10.无机/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
  11.生物质资源利用与工程
  12.生物质转化过程动力学
  13.生物质材料物理化学
  14. 生物质能源与环境
  15.电有机合成
  16.功能材料光化学与光物理
  17.纳米生物医用材料
  18.表面界面组装与功能
  19.纳米晶物理化学
  20.多相催化与催化材料
  21.新催化反应与催化剂设计
  22.多相催化材料设计与制备
  23.多相催化与表面化学
  24.催化材料及表征
  (注:各大院校的研究方向有所不同,以吉林大学为例)
  3、培养目标:
  要求毕业生掌握物理化学学科化学热力学动力学统计热力学量子化学等基础理论具有较好的数学物理基础和相关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和化学信息学的基础理论熟悉现代物理化学学科的发展和前沿领域熟练掌握物理化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适应我国经济、科技、教育发展需要,成为从事物理化学研究和教学的高层次人才。
  4、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01-16方向: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一
  ③639综合化学四(无机、分析、有机)
  ④860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
  17-24方向: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39综合化学四(无机、分析、有机)
  ④860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
  (注:各大院校的考试科目有所不同,以吉林大学为例)
  5、相近学科
  与物理化学专业相关的二级学科有: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专业名称:有机化学[070303]
招生人数 101学院学术
研究方向 01合成有机化学(全日制)02金属有机化学(全日制)03绿色合成与催化(全日制)04有机功能材料(全日制)
考试科目 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02②201英语一 03③626有机化学或630物理化学 04④813无机化学
备注

是否可跨专业报考:是

是否要求学位:是

是否要求工作经验:是

其他要求:无

2019年我校计划招收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约1500名;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约900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700名。

  1、学科简介
  有机化学是一级学科化学下设的二级学科以天然有机产物和生物活性分子、金属与元素有机化合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研究有机合成化学和物理有机化学着手,发展有机化学的反应、合成、方法和理论。
  2、培养目标
  依据研究生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有机化学专业的专门人才。
  (1)硕士研究生应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素质。
  (2)有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要掌握有机合成化学、金属有机化学、有机分析化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
  (3)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查阅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具有较强的外文写作能力。
  (4)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技能,能独立的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具有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开发研究能力,毕业后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其他单位的教学、科研、技术管理工作。
  3、专业方向
  01物理有机化学
  02有机合成化
  03元素有机化学
  04药物合成化
  05有机大分子化学
  06配位化学
  4、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
  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注:各个学校专业方向、考试科目,以上以复旦大学为例)

专业名称:无机化学[070301]
招生人数 101学院学术
研究方向 01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的制备(全日制)02碳基材料化学(全日制)03无机光电功能材料(全日制)
考试科目 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02②201英语一 03③626有机化学或630物理化学 04④813无机化学
备注

是否可跨专业报考:是

是否要求学位:是

是否要求工作经验:是

其他要求:无

2019年我校计划招收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约1500名;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约900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700名。

  1、概述:
  无机化学是化学下属的二级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基础性学科,是研究无机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和反应的科学,是化学中最古老的分支学科。近年来,无机化学的研究与发展越来越受到化学界的重视,现已从最早的理论性研究逐步地进入到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建设中。无机化学是我国最早设置的化学专业之一。
  2、研究方向:
  无机化学的研究方向主要有
  01无机合成化学
  02能源材料化学
  03无机纳米材料
  04化学电源
  05功能性配合物化学
  06生物无机化学
  (注:各大院校的研究方向有所不同,以南开大学为例)
  3、培养目标:
  本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较深厚的近代无机化学和结构化学等基础理论知识;熟悉并掌握近代无机合成技术以及对化合物进行表征的常用近代物理研究方法、现代化学实验技术;了解相关领域在国内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能够适应我国经济、科技、教育发展需要;具有较好的实验技能和总结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能独立进行科研工作;有严谨的学风;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熟练的阅读能力以及一定的写作和听说能力。毕业后可胜任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单位的教育、科研和应用开发或管理工作。
  4、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08综合化学
  ④820无机化学
  (注:各大院校的考试科目有所不同,以南开大学为例)
  5、相关专业
  与无机化学专业相关的二级学科有: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专业名称:核能与核技术工程(2019)[085226]
招生人数
研究方向 01核能科学与工程(全日制)02核技术及其应用(全日制)03医学物理与工程(全日制)04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全日制)05核应用新材料(全日制)FF不区分研究方向(非全日制)
考试科目 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02②201英语一 03③302数学二 04④811普通物理或868电离辐射探测学或876核辐射剂量学
备注

是否可跨专业报考:是

是否要求学位:是

是否要求工作经验:是

其他要求:无

2019年我校计划招收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约1500名;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约900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700名。

核能与核技术工程(Nuclear Energy and Nuclear Technology Engineering,代码085226)核能与核技术工程是研究核能的利用、核电站设计和建设、核电站运行和管理以及利用核放射作用进行无损检测、物料成份分析、生产工艺过程监控、医学诊断及治疗、生物辐照育种、食品保鲜等的工程技术领域。其工程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培养从事核反应堆设计、核电站设计、核电站建设、核电站管理、核防护技术、核动力装置设计和其它核技术应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核能与核技术工程专业的任务是研究解决核科学技术应用中的工程技术问题。

专业名称:化学工程(2019)[085216]
招生人数
研究方向 01电化学工程(全日制)02精细化学品合成工艺(全日制)03特种功能涂层(全日制)04高分子复合材料(全日制)FF不区分研究方向(非全日制)
考试科目 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02②201英语一 03③302数学二 04④813无机化学
备注

是否可跨专业报考:是

是否要求学位:是

是否要求工作经验:是

其他要求:无

2019年我校计划招收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约1500名;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约900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700名。

  化学工程是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所属的一个二级学科,属工科门类。
  1、研究方向
  目前,各大院校与化学工程专业相关的研究方向都略有不同的侧重点。以大连理工大学的化学工程为例,其专业所包含的研究方向有:(01)多相流与界面传递现象
  (02)过程强化与节能技术
  (03)过程系统工程
  (04)干燥与粉粒体工程
  (05)分离过程与技术
  (06)电化学工程
  2、培养目标
  培养化学工程领域工程型、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
  要求掌握化学工程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化学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熟悉化学工程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进行化学工程领域技术开发的能力和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具备独立担负化学工程领域技术或工程管理的工作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熟练阅读本领域的科技资料与文献。
  3、专业特色
  该学科具有明确和稳定的研究方向,作为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之一,化学工程又与“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和“工业催化”等学科相互贯通和渗透,研究内容涉及国防、化工、生物、能源和制药等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应用问题,许多研究领域处于国际前沿,已经形成了一个彼此渗透、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
  4、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初试科目: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英语一
  ③ 302数学二
  ④ 884物理化学及物理化学实验
  ⑤ 886化工原理及化工原理实验
  ④⑤选一
  (注:以上仍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各院校在考试科目中有所不同)

专业名称:材料工程(2019)[085204]
招生人数
研究方向 01航空金属材料(全日制)02无机非金属材料(全日制)03高分子材料(全日制)04先进复合材料(全日制)05功能材料(全日制)06先进材料的成形与加工(全日制)07材料加工过程及自动化(全日制)FF不区分研究方向(非全日制)
考试科目 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02②201英语一 03③302数学二 04④818材料科学基础或830金属材料学或861固体物理基础
备注

是否可跨专业报考:是

是否要求学位:是

是否要求工作经验:是

其他要求:无

2019年我校计划招收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约1500名;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约900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700名。

此专业为专业硕士。专业硕士和学术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培养方向各有侧重。专业硕士主要面向经济社会产业部门专业需求,培养各行各业特定职业的专业人才,其目的重在知识、技术的应用能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考研分数线
招生年份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政治/科目一 外语/科目二 科目三 科目四 总分
2020 070300 化学 40 40 60 60 330
2020 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 37 37 56 56 297
2015 082700 核科学与技术 38 38 57 57
2016 082700 核科学与技术 34 34 51 51
2020 082700 核科学与技术 34 34 51 51 254
2020 085600 材料与化工 37 37 56 56
2014 0805Z1 空间材料与加工 38 38 57 57
2015 0805Z1 空间材料与加工 38 43 57 57
2016 0805Z1 空间材料与加工 36 36 54 54
2018 0805Z1 空间材料与加工 34 34 51 51
2019 0805Z1 空间材料与加工 39 39 59 59
2020 0805Z1 空间材料与加工 37 37 56 56 297
2012 082704 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 37 37 56 56
2014 082704 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 37 37 56 56
2015 082704 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 38 43 57 57
2016 082704 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 34 34 51 51
2018 082704 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 34 34 51 51
2019 082704 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 35 35 53 53
2012 082703 核技术及应用 37 37 56 56
2013 082703 核技术及应用 37 37 56 56
2014 082703 核技术及应用 37 37 56 56
2015 082703 核技术及应用 38 43 57 57
2016 082703 核技术及应用 34 34 51 51
2018 082703 核技术及应用 34 34 51 51
2019 082703 核技术及应用 35 35 53 53
2012 082701 核能科学与工程 37 37 56 56
2013 082701 核能科学与工程 37 37 56 56
2013 082701 核能科学与工程 37 37 56 56
2014 082701 核能科学与工程 37 37 56 56
2015 082701 核能科学与工程 38 43 57 57
2019 082701 核能科学与工程 35 35 53 53
2016 082701 核能科学与工程 34 34 51 51
2018 082701 核能科学与工程 34 34 51 51
2012 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 38 38 57 57
2012 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 38 38 57 57
2013 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 40 40 60 60
2013 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 40 40 60 60
2013 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 40 40 60 60
2014 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 38 38 57 57
2014 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 38 38 57 57
2015 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 38 43 57 57
2016 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 36 36 54 54
2018 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 34 34 51 51
2019 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 39 39 59 59
2012 080502 材料学 38 38 57 57
2013 080502 材料学 40 40 60 60
2013 080502 材料学 40 40 60 60
2014 080502 材料学 38 38 57 57
2015 080502 材料学 38 43 57 57
2016 080502 材料学 36 36 54 54
2018 080502 材料学 34 34 51 51
2019 080502 材料学 39 39 59 59
2011 080501 材料物理与化学 40 40 60 60
2012 080501 材料物理与化学 38 38 57 57
2014 080501 材料物理与化学 38 38 57 57
2015 080501 材料物理与化学 38 43 57 57
2016 080501 材料物理与化学 36 36 54 54
2018 080501 材料物理与化学 34 34 51 51
2019 080501 材料物理与化学 39 39 59 59
2013 080501 材料物理与化学 40 40 60 60
2012 070305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38 38 57 57
2013 070305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39 39 59 59
2014 070305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38 38 57 57
2015 070305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38 43 54 54
2016 070305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39 39 59 59
2018 070305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38 38 57 57
2019 070305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41 41 62 62
2012 070304 物理化学 38 38 57 57
2013 070304 物理化学 39 39 59 59
2014 070304 物理化学 38 38 57 57
2015 070304 物理化学 38 43 54 54
2016 070304 物理化学 39 39 59 59
2018 070304 物理化学 38 38 57 57
2019 070304 物理化学 41 41 62 62
2012 070303 有机化学 38 38 57 57
2013 070303 有机化学 39 39 59 59
2014 070303 有机化学 38 38 57 57
2015 070303 有机化学 38 43 54 54
2016 070303 有机化学 39 39 59 59
2018 070303 有机化学 38 38 57 57
2019 070303 有机化学 41 41 62 62
2013 070303 有机化学 39 39 59 59
2018 070301 无机化学 38 38 57 57
2019 070301 无机化学 41 41 62 62
2012 085226 核能与核技术工程(2019) 37 37 56 56
2013 085226 核能与核技术工程(2019) 40 40 60 60
2013 085226 核能与核技术工程(2019) 40 40 60 60
2014 085226 核能与核技术工程(2019) 37 37 56 56
2015 085226 核能与核技术工程(2019) 38 38 57 57
2016 085226 核能与核技术工程(2019) 34 34 51 51
2018 085226 核能与核技术工程(2019) 34 34 51 51
2019 085226 核能与核技术工程(2019) 35 35 53 53
2012 085216 化学工程(2019) 38 38 57 57
2013 085216 化学工程(2019) 40 40 60 60
2013 085216 化学工程(2019) 40 40 60 60
2014 085216 化学工程(2019) 38 38 57 57
2015 085216 化学工程(2019) 38 38 57 57
2016 085216 化学工程(2019) 36 36 54 54
2018 085216 化学工程(2019) 34 34 51 51
2019 085216 化学工程(2019) 39 39 59 59
2011 085204 材料工程(2019) 40 40 60 60
2012 085204 材料工程(2019) 38 38 57 57
2013 085204 材料工程(2019) 40 40 60 60
2014 085204 材料工程(2019) 38 38 57 57
2015 085204 材料工程(2019) 38 43 57 57
2016 085204 材料工程(2019) 36 36 54 54
2018 085204 材料工程(2019) 34 34 51 51
2019 085204 材料工程(2019) 39 39 59 59
关于我们
  • 关于我们
  • 产品&服务
    找院校 找专业 去提问 复试信息
    帮助中心
    • 考研营小程序

      考研营小程序

    • 考研营手机站

      考研营手机站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 研课网

      研课网

    商务合作 咨询电话:400-780-1011 在线客服 友情链接:2375219877